1982年  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岩石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响应
章根德
1982, 2(2): 1-9.
摘要:
用Split-Hopkinson压力杆方法研究岩石的动态特性时,发现应力波通过破裂岩石试件产生的衰减和岩石动态强度的降低。本文考虑到修正的必要性,根据实验数据给出了一种分析和计算岩石动态强度的新方法,文中也给出了灰色砂岩和石灰岩的动态强度和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此外还分析讨论了影响动态强度的一些因素。
地下核爆炸对空腔围岩致密性的影响
赵敬珍
1982, 2(2): 10-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石灰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中两次地下核试验空腔周围岩石致密性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简单叙述了爆后开挖和钻探取样的情况,着重对比分析了这两次试验爆前爆后的岩石致密性指标的测定结果。大量测试数据表明:爆后的岩石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随着离空腔壁距离的增大而减水;远离空腔壁一定距离之后,它们就趋近于岩石的爆前测值,但岩石的比重与距离的变化无关,而且爆前爆后基本一致,这说明爆后岩石矿物无明显相变作用,矿物成分也无变化,这一结论也被爆后的岩矿鉴定结果所证实。 文章还论述了岩石致密性的变化与爆炸击波对岩石机械破坏的关系。并认为这种变化特征可以作为自由场岩石破坏分带的一种依据。
某观察坑道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破坏情况的宏观调查分析
朱如玉, 王承树
1982, 2(2): 17-26.
摘要:
本文叙述了岩体洞库大药量条形炸药爆炸在附近的平行观察坑道中产生的破坏现象。通过爆炸后的宏观调查,特别是从围岩岩体构造分析了坑道的动力反应,并论证了一个主要的断层在爆炸作用下产生了滑移。文中讨论了观察坑道不同支护段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包括:喷浆层支护的破坏形态;锚杆和予应力大锚杆的支护作用;离壁式被复的破坏特点等。最后,对观察坑道的安全性作出了评价。
关于PYCAHOB格式的特点及改进
黄敦, 李文绚
1982, 2(2): 27-38.
摘要:
方法是能够数值处理空气冲击波和物体相互作用的差分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应用领域广阔、简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和改进。这种方法也曾用黎曼问题检验过,文给出了另一个典型问题的准确分析解。这个问题中的冲击波以变速传播,波后流场随时间而变,如用这个问题来考察方法,可以发现某些特点,这些特点如用黎曼问题来检验是无法看出的。 本文讨论了方法的某些特点。它不能对粒子速度小的区域求出所要求准确度的密度值。根据数值分析,作者消除了这个缺陷,并用几种数值方法检验了这个改进。
一维应变弹塑性压缩波传播中由反向塑性变形引起的拉应力区
王礼立
1982, 2(2): 39-44.
摘要:
本文表明由于一维应变弹塑性波传播中的反向屈服效应,无需从(?)虫表面反射回来的卸载波的作用,也会在承受压缩脉冲载荷的表面附近形成拉应力区。在所究成坑和(?)袭的机理时值得予以注意。
触地爆炸流体弹塑性模型数值计算
曾惠泉, 杨秀敏, 焦云鹏, 王太眉
1982, 2(2): 45-54.
摘要:
在流体模型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对一千吨TNT当量的装药在砂岩表面接触爆炸这一问题进行了二维轴对称流体弹塑性模型的数值计算。本文将简要介绍该计算的主要步骤和初步结果,描述了成坑过程和地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给出了下半空间应力和速度的分布图象以及沿对称轴方向各应力分量的衰减曲线。
非谐振子固体新的近似热力学函数
张万箱
1982, 2(2): 55-63.
摘要:
本文假定固体是一个非谐振子系统,利用求配分函效的微扰法,得出了热力学函数的一种新的表述形成。对于比热,其高温展开形式与由点阵动力学得到的结果有同样的温度及体积依存关系。计算了三种硷金属室温比热对于Dulong-Petit定律的偏离,与实验值较好地符合。
一种空中核爆炸近区冲击波测量用的压传感器
林俊德, 周忠海
1982, 2(2): 64-70.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变磁阻压力传感器。它曾成功地用于大气层核爆炸的近区冲击波测量。它的最高最程是100kg/cm~2,对所有量程其响应上升时间都约为1ms。它采用了一根特制的充油导压管,使得传感器可实现地下安装。这样就可在不损失其快速响应特性下经受得起核爆炸的强烈核辐射。传感器曾经历过一系列环境实验和动标定。因此,它能用来在核爆火球附近区域测量冲击波超压的完整波形。本文列了一组核爆炸试验的实测数据。
平面炸药对刚性飞片的正向与反向驱动问题
邹永庆, 王炳成
1982, 2(2): 71-79.
摘要:
本文采用特征线法和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平面炸药在不同端面起爆和不同边界条件下(正向与反向)驱动刚性飞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是:为要提高炸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惰性炮塞的存在是个关键。在一定条件下,反向驱动比正向驱动可使飞片更快加速,以致在爆炸初期,在飞片运动的一定距离内,反向驱动可使飞片速度提高约15—20%。飞片的极限速度与Gurney理论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一致。
凝聚炸药的压缩爆轰机理
尹仕忠
1982, 2(2): 80-80.
摘要:
凝聚炸药分子是一个贮能器,它把还原基与氧化基通过中间骨架原子连接在一个分子中,平时处于稳定状态,受到激发活化时,两种基团发生化合释放能量。 说明了炸药分子的贮能结构,我们就可以讨论炸药的压缩爆轰机理了。 为了说明炸药分子中的化学键可以通过压缩解体,我们先分析下图所示的氢分子的共价键的键能随核间距变化的情况。
一种简易的平面波发生器
于德洋, 许云祥, 曾雄飞, 徐康
1982, 2(2): 81-82.
摘要:
基本原理 当爆轰波传到药柱末端时,就有冲击波传入跟药柱相接触的惰性介质。介质中冲击波压力Ps=ρ。UsUp。若将一固体园环(其外径不小于药柱直径)介入等直径的两药柱之间,则由于固体密度约为中心空气柱密度的103倍,两种材料中的冲击波速度Us和波后质点速度Up为同一量级,所以环的输出压力约为空气柱的103倍。
在很短的压力脉冲作用下炸药的引爆特性
贺风琴
1982, 2(2): 82-83.
摘要:
我们用电爆炸箔驱动塑料飞片进行实验。以电容器为能源,回路参数为电阻R=18mΩ,电容C=9μf,电感L=180nH,周期T=8μs。箔桥是由敷铜板光刻而成的,箔桥的长、宽、厚分别为3、3、0.015mm。
飞片雷管中飞片直径对飞片速度的影响
王治平
1982, 2(2): 83-86.
摘要:
在飞片雷管和电炮引爆炸药的实验研究中,飞片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只有知道飞片对靶炸药的撞击速度,才有可能确定炸药所受到的刺激的大小。但是,由于影响飞片速度的因素很多,难以从数学上推导出精确描述飞片速度的表达式。
工程爆破的空气冲击波
马乃耀
1982, 2(2): 87-89.
摘要:
前言 在工程爆破中,空气冲击波的危害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稍不注意,即可造虞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近几年来,这样的事故已经多次出现,例如北京地区一次大爆破,使得某工厂遭致重大破坏;江西鹰潭地区一次深孔爆破,装药量并不算大,可是在千米范围内某些民用和公用房屋受到严重影响。
炸药起爆技术和火工品
张寿齐
1982, 2(2): 90-95.
摘要:
炸药具有极高能量密度,每公斤或每升常用炸药储能高达10~3kcal.(也即10~8J)以上,并且可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因此,在工程应用或科学研究中常利用炸药作为一次性的大功率能源,有价格低廉,设施简易等优点。 绝大部分猛炸药是含氧的有机化合物,有些敏感的起爆药本身并不含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