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1-1455  CN 51-1148/O3
  • EI、Scopus、CA、JST收录
  • 力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统计源期刊

平板撞击下C30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

王永刚 王礼立

王永刚, 王礼立. 平板撞击下C30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J]. 爆炸与冲击, 2010, 30(2): 119-12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2-0119-06
引用本文: 王永刚, 王礼立. 平板撞击下C30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J]. 爆炸与冲击, 2010, 30(2): 119-12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2-0119-06
WANG Yong-Gang, WANG Li-Li. Shock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30 concrete under plate impact loading[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10, 30(2): 119-12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2-0119-06
Citation: WANG Yong-Gang, WANG Li-Li. Shock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30 concrete under plate impact loading[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10, 30(2): 119-12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2-0119-06

平板撞击下C30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2-0119-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72066,1087601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项目

Shock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30 concrete under plate impact loading

  • 摘要: 采用1级气炮加载技术和锰铜应力计多点测试技术,开展了C30混凝土在平板撞击条件下的冲击压缩实验研究。基于锰铜应力计实测的应力波形,研究了混凝土中冲击波的传播特性,结果显示冲击波的应力峰值随传播距离呈现明显的衰减特性,衰减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卸载波没有赶上前面传播的冲击波,冲击波应力峰值衰减较慢,主要是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粘性效应所引起的;而后期阶段应力峰值的快速衰减则归因于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粘性效应、后续的来自飞片自由面的反射波追赶卸载、边侧稀疏波卸载及波传播的几何弥散效应的共同作用;另外,冲击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升时也随着传播距离逐渐增大,即由强间断波逐渐转化为弱间断波。
  • 期刊类型引用(5)

    1. 高飞,王明洋,张先锋,熊玮,邹慧辉,文祝. 水泥砂浆的平板撞击实验与高压状态方程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8(12): 41-47 . 百度学术
    2. 张丁山,谷鸿平,吕永柱,张博,赵晨钟. 战斗部后端盖结构强度的数值仿真及应力波分析方法.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8(05): 21-25 . 百度学术
    3. 赵传荣,孔德仁,王胜强,杨凡. 飞片厚度对冲击波压力峰值衰减特性的影响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16(03): 135-138 . 百度学术
    4. 周正青,聂建新,覃剑锋,裴红波,郭学永. 铝氧比对含铝炸药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爆炸与冲击. 2015(04): 513-519 . 本站查看
    5. 赵传荣,孔德仁,王胜强,李易昭,王杰. 冲击波压力持续时间在靶板中的衰减特性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149-15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0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13
  • PDF下载量:  1751
  • 被引次数: 14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