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5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中的试件最佳尺寸
唐志平
1985, 5(2): 1-10.
摘要:
本文根据张量变换和能量法,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SHPB高应变率试验中完全消除惯性影响的试件的最佳长径比公式,并对几种重要的复合材料作了计算和讨论。
高压气体状态方程
陈致英, 周富信
1985, 5(2): 11-17.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压气体的几种理论状态方程。这些方程已开始应用于对凝聚炸药爆轰产物平衡性质的计算。文中还介绍了有关混合规则。
薄层复合材料的等效格临爱森状态方程
张若棋
1985, 5(2): 18-23.
摘要:
本文导出了薄层复合材料的等效格临爱森状态方程,并利用复合材料中一维波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检验了它的适用性。
核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土中浅埋刚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陈震元, 钱七虎
1985, 5(2): 24-33.
摘要:
本文采用双线性加载、常应变卸载的土壤介质模型,根据一维平面波理论,分析研究、计算了突加线性衰减冲击波荷载作用下土中浅埋刚性结构的动力反应,给出了作用于刚性结构顶、底板上的,包括相互作用荷载和惯性荷载在内的最大动荷载计算曲线,以及顶、底板动荷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HELP方法在浅埋爆炸计算中的应用
王肖钧, 胡秀章, 李宗芬
1985, 5(2): 34-41.
摘要:
本文给出用HELP方法计算不同埋设深度下的装药爆炸后空腔的发展及地面运动的早期图象:指出用HELP方法计算这类问题是可行的。通过一些简单算例说明HELP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并指出在数值计算里,材料物性的确切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竖井堵塞的一、二维耦合计算
张永家, 李小梅, 李帮固
1985, 5(2): 42-50.
摘要:
为研究地下核爆炸的堵塞和封闭,我们在围岩中使用二维程序而在竖井中使用一线程序,沿着公共边界耦合的计算方法,先后进行了两组计算,分别计算到60毫秒、100毫秒。应力和位移的计算结果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球面爆轰波的数值模拟
肖作智
1985, 5(2): 51-5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示踪点的移动来确定球面爆轰波位置的HELP数值计算的近似方法。通过大锥角翻转弹丸的算例,说明这种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38米钢筋砼烟囱倾倒过程的力学分析
许连坡
1985, 5(2): 59-68.
摘要:
烟囱倾倒问题是个力学问题。本文分析了烟囱倾倒的运动过程,得到了计算和实测数据十分符合的结果;文中计算了烟囱在倾倒过程中的应力状态,指出了发生折断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相似性分析;最后还分析了烟囱拆除爆破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的合理性问题。
对一种新的爆压测试方法二碘甲烷法的研究
于德洋, 曾雄飞, 徐康
1985, 5(2): 69-73.
摘要:
在阻抗匹配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比较精确的爆压例行测试方法二碘甲烷法。用二碘甲烷(CH2I2)作惰性材料,采用多列狭缝扫描照相测定CH2I2中的初始冲击波速度,用声学近似计算爆压。对于猛炸药高密度药柱可以得到跟阻抗匹配法一致的爆压,从而此方法可以作为猛炸药高密度药柱爆压的一种比较精确的例行测试方法。
低爆速炸药性能研究
陈勇富, 洪有秋
1985, 5(2): 73-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爆速炸药,并讨论了几种稀释剂对TNT和RDX爆速、爆压和冲击感度的影响。给出了爆速随装药直径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和极限爆速与其组份的分子式和结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配方与工艺能获得所需要的稳定低爆速炸药。
一种观测药柱中爆轰波发展规律的扫描摄影方法
杨权中, 范宝春, 杨崇惠
1985, 5(2): 81-85.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扫描摄影技术研究药柱中爆轰波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不 同长度的药柱端面拍摄扫描照片,并由这组扫描照片绘制药柱中传播的爆轰波波形。
《高速撞击学术讨论会》简讯
李永池
1985, 5(2): 86-86.
摘要:
由朱兆祥教授和王礼立付教授倡议发起,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航天工业部一院十四所和安徽省力学学会主办的《高速撞击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9月25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力学系主任王仁教授和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航天工业部予研局和一院规划处也派出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BR1400-Ⅰ型爆炸容器已在江西南昌市爆炸机床设备厂研制成功
章仕表
1985, 5(2): 86-86.
摘要:
爆炸容器技术鉴定会于1984年11月6日至9日在安徽省淮南市举行,参加鉴定会的有34个单位,61位代表。与会代表审查了各项技术报告,一致认为爆炸容器的研制达到了技术设计指标,满足了用户使用需要,结构比较合理,引爆安全可靠,研制是成功的。
爆轰测试方法基础(二)高速光测技术
吴世法
1985, 5(2): 87-97.
摘要:
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主要靠人的眼睛。人眼靠视神经和大脑中枢联系能够实时处理眼见的图象。但眼睛对快速过程的观察能力受视觉暂留的局限,时间分辨能力大约只有10-1秒。原为每秒16~24幅的电影(或动画片),人们不会看出图象是在断续变化的。因此人们不能直接通过眼睛的观察,去研究时间分辨小于10-1秒的快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