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6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回爆现象的研究及其临界曲线
邓全农, 胡栋, 丁(忄敬), 苏林祥, 桂质珍
1986, 6(3): 193-197.
摘要:
本文利用锰钢压力计技术,给出了回爆波在炸药内部传播的图象,直接证实了回爆现象的存在。同时利用一维拉格朗日含模拟化学反应的数字编码,研究了不同起爆条件对回爆出现的影响。本文提出,对给定的炸药和撞击飞片材料,存在这样一条回爆临界曲线 p0n=常数 其中p0和分别为进入炸药的初始冲击波压力和冲击加载时间。此曲线可将回爆区与无回爆区分开。本文还给出了炸药BO-1的数值模拟回爆临界曲线及部分实验点。
爆炸法人造金刚石
邵丙璜, 周之洪, 汪金通, 周一以
1986, 6(3): 198-207.
摘要:
本文介绍一种效率较高的爆炸法人造金刚石装置,并对爆炸作用下石墨转变金刚石的机理和有关的力学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讨论。
凝聚炸药中爆轰波马赫反射的实验研究
张俊秀, 恽寿榕
1986, 6(3): 208-213.
摘要:
在一平板装药中,使两平面爆轰波以不同的角度相互碰撞。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非正常反射,形成超压马赫爆轰波。本文介绍了可以直接观测马赫爆轰波的形成、生长规律及其传播过程的实验方法,并对马赫爆轰波参数进行了计算。
一种二维欧拉编码对圆筒试验的数值模拟
殷致远, 封加波
1986, 6(3): 214-220.
摘要:
我们所用的二维欧拉编码HELP 1由Hageman的HELP程序演变而来。它可以处理滑移线。用这种编码计算了标准圆筒试验的模型。计算出的圆筒膨胀R~t曲线和实验结果相符很好。在HELP 1中主介质和从介质的概念被采用了,而且从介质沿主介质滑动。我们使用了某些方法消除计算中的反常值。
爆炸地震波振速的特征系数与衰减指数的研究
李铮, 朱瑞赓, 胡再龙, 陈宜明, 杨静岫, 蔡金祥
1986, 6(3): 221-229.
摘要:
本文推导出爆炸地震波作用下岩土介质最大的质点振速与比例距离、介质动力特性、爆炸药量、爆破方式、爆破作用指数等有关的统一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相符。
用光弹和光弹贴片法研究爆炸应力波
朱振海, 顾伯良
1986, 6(3): 230-237.
摘要:
本文借助于光弹和光弹贴片法及沙丁照相机,用透明的环氧树脂板和带有双折射贴片的大理石板模拟无限平面,研究了炸药爆炸后介质中应力波传播的特征。借助于动态二维应力光学定律和应变光学定律得出了无限平面中炮孔周围应力场的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研究砂砾石中平地定向抛掷的堆积问题
许连坡
1986, 6(3): 238-245.
摘要:
在砂砾石中进行的平地定向爆破实验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堆积体。本文总结了堆积体的形状,得到集中堆积区为正态分布;并分析了这一结果的形成机理和最小抵抗线改变时堆积体的变化特征。
导爆管起爆系统在城市拆除爆破中的应用
何广沂
1986, 6(3): 246-253.
摘要:
导爆管起爆系统在城市拆除爆破中,具有安全准爆和操作简便的性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例介绍采用该系统的爆破网路及注意事项。
芳族硝基炸药感度和安定性的量子化学研究Ⅲ.双原子作用能和离域能
肖鹤鸣, 冯蓓雷, 孙勇
1986, 6(3): 253-257.
摘要:
运用量子化学中CNDO/2和HMO方法,计算了苯和苯胺硝基衍生物炸药的电子结构。发现苯环C原子和相连硝基N原子之间的双原子作用能ECN,可作为苯胺硝基炸药撞击感度的判据;基于HMO法、以孤立双键为参考标准求得的离域能,也可用于定性比较苯的硝基衍生物的撞击感度,但必须进行分子非平面构型的校正计算。
减荷槽
姬云峰
1986, 6(3): 257-261.
摘要:
为了防止烟囱在控制爆破拆除时向原设计方向的相反方向倒塌,本文从力学分析入手,就如何减小炸药爆炸后对烟囱产生一个很大的向上的作用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并首次提出了开挖减荷槽的问题,得到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非常满意的效果。可为各类不同高度烟囱、水塔的拆除设计提供参考。
地下核爆炸引起不稳定性岩体的探测
褚玉成
1986, 6(3): 261-267.
摘要:
本文通过我国某次地下核试验场地爆前及爆后钻孔中声波测试结果,计算钻孔中岩体的弹性波参数及岩体力学参数,确定因爆炸造成围岩的破裂松散区范围及地表剥离的深度,为试验安全埋深提供了地质依据。
地下核爆炸冲击波对围岩声速的影响
赵文瑞
1986, 6(3): 267-270.
摘要:
本文给出了地下核爆炸爆后围岩样品声速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空腔以 外的围岩声速值由于冲击波的作用而降低。然而,距爆点38~40米/千吨1/3以外,岩石的声速与爆前的平均值是一致的,即不受击波作用影响。岩石中发育的大量微裂隙导致岩石声速降低。据此,我们认为岩石样品声速测量对于研究岩石的爆炸诱发效应是有效的。
对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的看法
吴逸群, 钱七虎
1986, 6(3): 271-272.
摘要:
《爆炸与冲击》杂志在1985年7月第5卷第3期发表了翟桐等的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以后简称翟文)。文中提出了用无限元计及无限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无限元法该单元的本质是在径向即Z轴(或)方向采用了e-n(n-1)),(n=1,2,)的函数组作为离散化形函数
关于《对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的看法》的几点讨论
翟桐, 曹志远
1986, 6(3): 272-274.
摘要:
无限元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特别适用于求解地下结构一类相互作用问题。在本刊上刊登的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是该法在抗爆结构上应用的一次尝试,引起大家广泛兴趣。我们很高兴看到吴逸群等同志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补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简称吴文)。下面就有关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对内爆炸荷载下地下竖井的动力响应一文的看法的附注
吴逸群, 钱七虎
1986, 6(3): 274-274.
摘要:
1.变分方程的坐标函数(或基函数)要求是完备的,否则原问题的泛函收敛性得不到保证,这在一般的数学或力学教科书中均有论述。翟文在径向选取的位移基函数e-n(n-1)(n=1.1,)不是完备的,所以原问题解的收敛性得不到保证。而且很难对各种已给初始数据(几何形状,几何尺寸,荷载形式等)求出预先指定精度的变分近似解来,因此,翟文所建议的方法很难说是合理的。
《固体形变的非线性波过程》
金刚
1986, 6(3): 275-275.
摘要:
波的传播这极有意义的现象早已在物理学和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非线性波传播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求解的天空总是被间断的阴云所笼罩。本书专门研究固体中的瞬变非线性波。本书共计十章,按其内容特点粗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三章,主要处堙建立在连续力学基础上的基本方程和方法。第一章讨论连续介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简单分析初始假定和守恒定律
第八届国际爆轰会议简况
薛鸿陆
1986, 6(3): 276-276.
摘要:
第八届国际爆轰会议于1985年7月15日至19日在美国新墨西哥洲阿尔伯克基市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美国海军研究局等9个单位联合主力办。出席会议共17个国家的四百三十多人,其中美国以外参加的一百多人。 这次提交会议的论文共124篇,其中大会宣读62篇,分会宣读和图片展览各31篇。
第三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
刘殿中
1986, 6(3): 276-277.
摘要: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工程爆破学术会议于1986年4月1日至5日在南京举行。
强动载荷及其效应国际学术会议(1986.北京)概况
立人
1986, 6(3): 278-278.
摘要:
强动载荷及其效应是国内外历来都重视的一门专业,无论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工业部门和高等院校在这个领域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这就为在我国召开这个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创造了条件。
第十届国际爆炸与反应系统动力学会议
唐炯
1986, 6(3): 279-279.
摘要:
85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爆炸与反应系统动力学会议,我国第十次派人出席。出席这次学术会议的有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会上发表论文140余篇。我国派出参加会议的是华东工学院的汤明钧副教授,她在会上宣读了《癸烷云雾的直接爆炸起爆》和(非均相气液系统的爆速》两篇论文。
气相爆轰的胞格结构
徐彬, 周凯元, 陈成光
1986, 6(3): 280-288.
摘要:
气体爆轰现象是Berthelot等人在1881年发现的。Chapman(1899年)与Jouguet(1917年)首先提出了爆轰波的一维流体动力学理论《称CJ理论),他们把爆轰波阵面简化为强间断,假定流动是一维定常的,利用流体力学的Euler方程组解出了波阵面上的爆轰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