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固态炸药的燃烧转变成爆轰
薛鸿陆
1984, 4(4): 1-7.
摘要:
本文对于固态炸药的燃烧转变成爆轰进行了综述。提出由于这是复杂的多阶段不定常过程,因此重点应该放在先分出各个阶段,研究每个阶段以及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物理实质上。当前尤其要重视研究多孔炸药的稳定燃烧的破坏以及对流燃烧和爆炸的低速状态。
岩体应力波测量和测值评价
林俊德
1984, 4(4): 8-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岩体爆炸应力波测量的特点和使用的典型传感器,讨论了应力、应变和质点速度测量传感器设计和安装有关的回题。指出了应力测量的种种困难,认为在测量应力波时用质点速度计比用应力计好。文章还讨论了岩体爆炸应力波测值评价的重要性、应力测值和质点速度测值的关系、岩体裂隙对测值的影响和有关测值数学拟合式的可靠性问题。
波传播问题中有限元分析的频散特性及离散化准则
宗福开
1984, 4(4): 16-23.
摘要:
有限元法用于分析波的传播问题已日益广泛,它可能达到的程度已成为现在十分关心的课题。本文论述了有限元离散化后造成的频率特性的变化和散逸问题;给出了波动问题有限元离散化的准则;并以几个典型实例来说明有限元法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
动态超高压技术(二)
经福谦
1984, 4(4): 24-30.
摘要:
本文评述了超高压技术(P 10Mbar)的研究状况,它包括可能性、目前状态及尚存在的问题。(一)见本卷第3期第1页。
对爆压测量的几点看法
曹菊珍, 戴照双
1984, 4(4): 31-37.
摘要:
通常利用炸药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来推算爆压值时,都假定炸药爆轰遵循C-J理论。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C-J理论也往往是近似有效的。随着爆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C-J理论对某些炸药爆轰行为和应用技术问题已不再正确,实测爆压值偏离C-J理论估计值较远。对偏离C-J理论较远的炸药,测准爆压已失去意义。 文中对符合C-J理论和偏离C-J理论较远的两种类型炸药,就爆压问题展开了讨论。
秦皇岛控制爆破工程总结
庞维泰, 杨人光, 周家汉
1984, 4(4): 38-45.
摘要:
本文总结了一次大型工业厂房爆破拆除工程。其中包括两座长48米,宽27米,高20米现制钢筋混凝土五层厂房;一座高60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一座长21米,宽10米,高20米的钢筋混凝土现制钢架煤气站。爆后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文中内容包括设计方案、参数选取、爆破效果。
关于起始爆轰波形的测试问题
李景云
1984, 4(4): 46-53.
摘要:
本文采用电离探针多通道计时仪法,测定了某破甲弹战斗部隔板前主药柱的起爆距离和起始爆轰波形,并且求出了隔板中冲击波的平均传播速度。 用这种方法测定起爆距离和爆轰波形与高速摄影不同,只要计时仪性能稳定,并且具备必要的精度,不但方法简单,而且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导爆管传爆机理的实验研究
魏伴云, 杨志宇, 刘江云
1984, 4(4): 54-59.
摘要:
本文研究了导爆管的传爆机理。利用两组实验:爆前抽真空测爆速实验及爆前、爆后对导爆管纵横断面显微观察。分析了影响传爆特性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管内薄层炸药在空气冲击波和管道效应作用下形成了一种特殊结构的低能低速的稳定爆轰波。
高压下熔化温度T_m和格临爱森系数的关系
李茂生, 陈栋泉, 林绍明
1984, 4(4): 60-63.
摘要:
本文导出了两个简化公式,其形式为: =2/3+(n-2/3)0V Tm=T0m(/n)23exp[2(n-2/3)0(1/0m-1/)] 所推导出的表示式与Slater公式,Dugdale-MacDonald公式和自由体积公式在很宽的压力范围都符合得很好。Tm表示式与Romain、陈栋泉和林绍明以及张万箱和张世泽得出的结果一致。
受冲击LY-12铝塑性变形阻力的确定
韩钧万, 朱博海
1984, 4(4): 64-66.
摘要:
应用锰铜压力计测定了36.43、59.38和111.28kbar下LY12铝的塑性变形阻力Y。获得的塑性变形阻力与冲击压力P的拟合曲线关系可以近似地表示为:Y=3.173-0.0003287P+0.0001352P~2(k bar)。这表明,在冲击压力作用下,LY12铝呈现非线性递增强化的特性。
砂岩卸载绝热线的实验测量
颜潮兴, 信礼田
1984, 4(4): 66-70.
摘要:
利用低阻抗的固体材料作为缓冲体,采用阻抗失配法测量了砂岩从22、20、13和10万巴四个压力点开始的卸载曲线,给出了实验结果及其简要讨论。
韧性金属受高速粒子碰撞的侵蚀破坏
史可顺, 叶玲, 姜东华
1984, 4(4): 70-75.
摘要:
铝和铜受单粒子高速(5公里/秒)碰撞后的侵蚀破坏,由光学和扫描电了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并且,初步探讨了材料性质对高速侵蚀破坏的影响。
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简讯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
1984, 4(4): 76-76.
摘要: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进一步扩大爆破学术组织的作用,经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原土岩爆破专业组调整更名为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并于1984年6月5~11日在广州召开了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学会常务理事丁儆同志、学会办公室付主任金和同志,专业委员会实到委员20人,特邀代表10人。
技术咨询
1984, 4(4): 77-77.
摘要:
科学院力学所周家汉同志答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兰屯刘德才同志问关子在房前打井炸石的技术及安全问题。 人工挖井,土中町用爆破法一次成井,也可人工开挖,但遇到岩石层,一般说来只好用爆破的方法。 爆破作业需要钻孔,首先应确定钻眼工具。估计你那里机械钻眼条件不易具备,人工凿眼要尽可能打深一点。孔愈深,爆破进尺越多。孔要打得上下一样粗,不要越往下越细。你的井,直径1.5米,可在底面岩层上打4个炮眼。炮眼位置,一个在中央,另外三个呈等边三角形对称布置,这三个边孔到井壁的距离约40公分。每孔深度要大于60公分,越深越好。
爆轰测试方法基础 (一)电测技术
唐阳纯
1984, 4(4): 78-85.
摘要:
爆炸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它可以引起物质发生变形、流动、破坏、密度突变、升温、辐射、化学反应以致陔反应等一系列现象,使物质不仅处于通常的固、液、气三种状态,而且还将涉及到等离子态和超固态。 爆炸过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意义,它是多学科性的研究工作,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因此,开展实验工作进行特性参数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爆炸与冲击1984年(第4卷)分类题目索引
1984, 4(4): 86-88.
摘要:
爆炸与冲击1984年(第4卷)作者索引
1984, 4(4): 89-9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