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1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非理想爆源产生的爆炸场数值模拟
彭金华, 汤明钧
1991, 11(4): 289-296.
摘要: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方法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A. Harten,1983)格式对非理想爆源在地面上形成的二维轴对称爆炸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得相当好。
平面磁通量压缩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L.L.Altgilbers, S.T.Wu, Y.C.Xiao
1991, 11(4): 297-308.
摘要:
磁压缩发电机(MCGS)是一种应用炸药爆炸压缩导体包围的磁场,从而产生几百兆高斯强磁场并可作为初级能源,产生几百兆焦耳的能量和兆安培的电流。Chernyshev等指出如作为初级能源做某些应用,产生兆安培电流脉冲的上升时间的数量级必须要达到微秒量级,但典型的一端燃烧型(endburn)的磁压缩发电机电流脉冲的上升时间要几百微秒,所以不能满足要求,1978年Pavlovskii等提出应用轴上(axial initiation)起爆的磁压缩发电机,其上升时间可大为缩短。
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埸的实验研究
闫大鹏, 苗鹏程, 王海林, 贺安之
1991, 11(4): 309-314.
摘要:
本文介绍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场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采用大口径长程莫阿偏折仪获得了自由射流和射流冲击场的莫阿偏折图,定量得到马赫盘位置、边界、斜激波等近场结构值,并与风洞冷射流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钨粉爆炸烧结对粉末初始参数依赖关系的研究
王年生
1991, 11(4): 315-320.
摘要:
本文从粉末爆炸烧结的能量沉积概念出发,提出了粉末爆炸烧结下限概念,讨论了钨粉末的爆炸烧结密度值和硬度分布对粉末初始参数的依赖关系,给出了实验结果。从理论和实验阐述了粉末初始参数在爆炸烧结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间的滑移与翘离
赵振东, 蔡永恩, 熊建国
1991, 11(4): 321-330.
摘要:
本文采用能反映基础与地基间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弹塑性薄层有限连接单元与二维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高层建筑在爆炸空气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着重研究了基础与地基间产生的滑移与翘离效应。还探讨了有限元边界条件,结沟、基础与地基材料等因素对结构的动力反应、基础与地基间的滑移与翘离效应的影响。
触、近水面爆炸自由场冲击波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润珊, 易嘉钰, 陶崇铸, 沈国光
1991, 11(4): 331-338.
摘要:
本文通过药量为0.05kg至32kgTNT的触、近水面化爆试验,介绍了空中、水中冲击波的测量方法和传播特性,并总结出一些计算冲击波参数的实用的经验公式。
脉冲电子束产生喷射冲量的实验研究
李清源, 王国庆, 吴军, 栗培义
1991, 11(4): 339-345.
摘要:
本文简述了利用脉冲电子束产生喷射冲量的实验技术和喷射冲量的测量技术。文中提供了弹性悬臂梁式冲量计的设计理论,并对自行研制的冲量计进行了动态标定,标定结果表明设计理论是可行的。利用1MeV脉冲电子加速器的电子束对铝合金试件进行轰击,得到了熔化材料的喷射冲量与电子束轰击能量间的拟合曲线。
起爆时差对孔间裂缝贯穿影响的动光弹研究
朱振海, 曲广建, 杨永琦, 商健
1991, 11(4): 346-352.
摘要:
文章用动光弹试验方法研究了相邻两个炮孔被同时起爆和采用不同的起爆时差起爆时炮孔之间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应力波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炮孔之间裂纹的产生、扩展及贯穿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先起爆的炮孔爆炸产生的动态应力场存在时起爆另一个炮孔,即起爆时差N基本满足t/c(?)Nt/c(?),是在后起爆的炮孔孔壁上产生主导控制裂纹的最有利条件;在先起爆的炮孔旁钻导向孔,并采用合适的起爆时差可以获得炮孔间的最佳贯穿。
聚能罩压垮图象的计算机处理
高尔新
1991, 11(4): 353-358.
摘要:
本文探讨了聚能罩压垮照片的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认为利用图象处理的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实验数据的判读误差,提高清晰度,而且还可以得到其它方法很难得到的边界曲线方程。
泄爆管瞬态火焰温度光谱法测量
罗蕴华, 王俊德, 陈作如
1991, 11(4): 359-363.
摘要:
火焰温度是泄爆管重要性能参数。因其泄爆点火时间在微秒至毫秒级,故一般测温方法不适用这类瞬态过程。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钠谱线翻转光谱测温方法,它以高速斩光器机械地遮断参考光源,用高频响的的接收转换和瞬态记录装置实时记录火焰和火焰与参考光源叠加时的光谱辐射强度,即可测得各瞬时的火焰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该方法的特点是实时,非接触测量,测温范围1500~3000K,时间分辨率50s,它操作简便,数据可靠,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瞬态高温系统,如枪口闪光温度测量。
理想的爆炸爆破试验场所
章仕表
1991, 11(4): 364-365.
摘要:
爆炸容器的由来 爆炸性能测试和爆破效果模拟试验,从最初野外进行到岩洞和地下坑道进行,又发展到简易钢质爆炸容器和钢筋混凝土爆炸洞内测试,虽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存在着一些缺点,后经美国、苏联、瑞典等国家不断改进才形成了目前得到普遍推广的钢质爆炸容器。
爆轰传播理论的解析研究方法(五)
孙承纬
1991, 11(4): 366-374.
摘要:
数学物理问题中往往出现一些重要的小参数,把问题的方程组和定解条件按小参数作级数展开,使小参数各幂次的系数分别平衡,逐级作出各阶近似解,这种正则摄动方法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中,常因出现久期项,展开式不能一致地满足边值条件,方程系数具有奇异性等等,给不出较大区域中一致有效的近似解。
爆炸与冲击1991年(第11卷)分类题目索引
1991, 11(4): 375-380.
摘要:
爆炸与冲击1991年(第11卷)作者索引
1991, 11(4): 381-38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