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3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旋转爆轰的三维结构和侧向稀疏波的影响
张旭东, 范宝春, 归明月, 潘振华
2010, 30(4): 337-341.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37-05
摘要:
基于带化学反应的三维Euler方程,采用氢气-空气的9组分19步基元反应简化模型,对圆环形燃 烧室内的旋转爆轰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旋转爆轰波的三维结构及侧向稀疏波对旋转爆轰波阵面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爆轰波能够以旋转方式沿预混气层稳定传播。在侧向稀疏波作用下,爆轰波阵面发生变形。 与理想的C-J爆轰相比,爆轰波强度和爆轰参数都有所下降。
装药量及水深对水下爆炸气泡动态特性的影响
李健, 荣吉利, 项大林
2010, 30(4): 342-348.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42-07
摘要:
以气泡体积加速度模型为基础研究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的初始条件,采用MSC.DYTRAN 非线性 有限元软件,结合开发的定义流场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的子程序,研究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特性,包括气泡的脉 动、坍塌以及射流等运动特性,并将气泡脉动体积计算结果与实验及边界积分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 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得到初始水深、装药量与气泡的脉动体积、最大半径、周期以及 射流速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得到一些有规律性的曲线,可为相关水下爆 炸气泡动态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斜爆轰的胞格结构及横波传播
王爱峰, 赵伟, 姜宗林
2010, 30(4): 349-35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49-06
摘要:
针对30楔角的驻定斜爆轰特性,选择在临界爆轰马赫数附近6.8、7.0与7.5等3种不同马赫数 来流状态进行数值分析。在马赫数为6.8、7.0状态下,在斜激波(obliqueshockwave,OSW)、斜爆轰波(obliquedetonationwave, ODW)与爆燃波交汇处形成的三波点后形成一道激波,在楔面上反射,并透过接触间 断面与爆轰波阵面产生的横波相互作用,使得下游流场发生扰动,形成不规则的胞格结构。斜爆轰波阵面产 生的横波呈现上游单向传播与下游双向传播同时并存的现象,对斜爆轰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非线性侵彻动力过程的再生核质点法
赵光明, 宋顺成
2010, 30(4): 355-360.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55-06
摘要:
通过在再生核质点法中引入Johnson-Cook本构方程及损伤模型,并利用新型的滑移面算法及配 点法解决再生核质点法中的接触面和质点滑移问题,方便实现边界条件和计算过程中质点速度调整。通过侵 彻过程再生核质点法研究,实现了弹丸侵彻靶板过程的模拟分析,避免了有限元法中单元严重变形和破坏过 程的网格重构困难,提高了分析精度和计算速度,可方便模拟侵彻的大变形和高应变率现象。
921A 钢纯剪切帽状试件绝热剪切变形的数值模拟
李继承, 陈小伟, 陈刚
2010, 30(4): 361-369.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61-09
摘要:
结合相关实验,通过一系列基于921A 钢纯剪切帽状试件的SHPB数值模拟,研究试件的绝热剪 切行为,分析试件内绝热剪切带(ASB)的产生、发展以及相应的试件温度场分布。研究发现:ASB是通过剪 切区两端高温高应变的不稳定区域的扩展而形成;ASB的扩展速率与加载速率相关;在本文加载速率范围 内,ASB带宽无明显变化,均为约70m,基本与所设计的试件剪切区宽度一致;且对应所有加载速率,ASB 均为形变带。
激波诱导瓦斯爆炸的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梁运涛, 曾文
2010, 30(4): 370-376.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70-07
摘要:
通过修改化学动力学计算软件CHEMKIN Ⅲ中的SHOCK 程序包,建立了激波管中激波诱导瓦 斯爆炸过程的计算模型,化学反应采用了详细反应机理(包括53种组分、325个反应)。对激波诱导瓦斯爆炸 过程中混合气温度、冲击波传播速度、反应物(甲烷、氧气)摩尔分数、活化中心(O、H)摩尔分数、部分致灾性 气体(CO、CO2、NO、NO2)摩尔分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瓦斯爆炸前混合气初始压力 及初始混合气组成对激波诱导瓦斯爆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瓦斯爆炸后CO 的摩尔分数达到0. 07左右,CO2 的摩尔分数为0.02左右,NO 的摩尔分数为0.001左右,NO2 的摩尔分数则在10-6左右;随着 瓦斯爆炸前混合气初始压力的提高以及混合气中甲烷体积分数的降低,瓦斯引爆时间将缩短,爆炸后温度将 降低,但压力将升高,同时,爆炸后CO 的摩尔分数将降低,NO 的摩尔分数将提高。
基于小波包技术的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及安全判据研究
陈士海, 魏海霞, 张安康, 茅晓辉
2010, 30(4): 377-382.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77-06
摘要:
采用小波包分解和重构的方法,将复杂的实测爆破地震波速度信号转化为多个简谐波的叠加,将 爆破速度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通过提出速度因 子的新概念并反映在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结构动态响应中瞬态响应的影响。同时爆破地震效应 计算模型中又融入了归一化的能量比例,在考虑爆破荷载频率的影响时仅需考虑占有相当能量比例的优势 频率的综合作用。然后,在该计算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爆破地震效应安全判据。该判据能反映出爆破 激励荷载作用下结构速度响应大小与结构特性、爆破荷载幅值、频率(包括多个优势频率)、持续时间及能量比 例等参数的关系。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使用基于小波包技术的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与时程分析 法,分别求解出速度响应幅值并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
平面应变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及在应力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
黄霞, 汤文辉, 蒋邦海
2010, 30(4): 383-389.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83-07
摘要:
为了研究平面应变条件下各向异性材料中应力波传播的特点,利用各向异性弹性Hooke定律、 Tsai-Hill屈服准则、经典塑性流动理论,引入修正的物态方程计及高压下的体积压缩非线性,建立了平面应 变条件下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且分析了二维问题中材料变形引起的主轴旋转及客 观应力率修正问题。最后采用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自行编写程序模拟某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碰撞过程中平 面应力波的传播,模拟结果显示,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力波在该材料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二维效应、各 向异性特点及弹塑性特点。
碳包覆镍/钴纳米颗粒的爆轰合成法
罗宁, 李晓杰, 王小红, 闫鸿浩, 莫非
2010, 30(4): 390-39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90-05
摘要:
用掺杂一定比例的硝酸镍盐/硝酸钴盐、尿素、无水乙醇与猛炸药泰安制成水溶性炸药,在密闭容 器氮气保护下,爆轰合成碳包覆镍/钴纳米晶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Raman光谱 仪等对爆轰产物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爆轰产物以金属纳米晶为核,周围包覆多 种形态的碳物质且形成包覆结构特征比较完整的碳包覆镍/钴纳米颗粒,包覆层主要由无定形碳、石墨和微量 的富勒烯构成。
舰船舷侧防护液舱舱壁对爆炸破片的防御作用
徐双喜, 吴卫国, 李晓彬, 孔祥韶, 黄燕玲
2010, 30(4): 395-400.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395-06
摘要:
针对破片撞击液舱外板,建立分析模型探讨背水靶板的穿甲过程。以能量分析为基础,根据破片 穿甲的运动方程和德玛尔模型,推导破片穿透背水靶板后的剩余速度公式。根据给出的剩余速度公式,计 算不同初始速度(1.0~1.6km/s)的破片穿透背水靶板后的剩余速度,根据已有剩余速度公式计算破片以同 样的初始速度穿透背空靶板后的剩余速度,并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 对相应的破片穿甲过程 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与破片穿透空背靶板的情况相比,破片穿透背水 靶板后剩余速度降低更明显。破片初始速度越高,板后的液体对破片阻碍作用越明显,破片速度降越大。
逐孔起爆震动参数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段宝福, 张猛, 李俊猛
2010, 30(4): 401-406.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01-06
摘要:
根据神经网络理论,结合逐孔起爆技术的特点,建立了爆破震动参数预报的BP网络模型。以某矿 山深孔台阶爆破为例,利用逐孔起爆过程中收集的原始资料和爆破震动监测数据,对建立的BP网络模型进 行了训练和应用。与实测值比较后发现,BP网络模型的预报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用移动元胞自动机法模拟杆式穿甲弹长细比对侵彻过程的影响
黄德武, 张健
2010, 30(4): 407-412.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07-06
摘要:
用移动元胞自动机法(movablecellularautomata,MCA)计算了质量和速度相同、长细比不同的杆 式穿甲弹对侵彻过程影响的实例,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移动元胞自动机法能较好模拟爆炸和高速穿甲侵彻 中材料瞬间的变形﹑破碎和飞散过程。
战斗部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的计算方法
黄广炎, 冯顺山, 刘沛清
2010, 30(4): 413-418.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13-06
摘要:
提出了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概念,通过建立预制或半预制破片战斗部对目标杀伤作用场参数的计 算模型,以及在空间坐标系下破片各威力特性参数的相互转换,得到了一种破片打击迹线的计算方法,并基于 VC和MATLAB联合编程实现了战斗部破片打击迹线作用场的分布计算。通过破片对目标打击迹线可定量 分析战斗部所有破片的整个空间分布,并直观描述每个破片的飞散方向、能量衰减及对目标打击能力变化情 况,从而可精确地评价破片对目标不同要害位置处的打击效果。该杀伤作用场参数计算模型和破片对目标打 击迹线计算方法可用于战斗部起爆姿态选择和对不同目标杀伤效果的威力评价,为战斗部方案设计和战斗 部终点毁伤效应分析计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技术途径。
可压缩多介质流动的间断有限元方法
陈二云, 赵改平, 戴韧, 马大为
2010, 30(4): 419-423.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19-05
摘要:
采用间断有限元方法、LS方法和通量装配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计算可压缩多介质流动的有效 方法。计算中以光滑Heavside函数构造流体比热比和重新初始化方程中的符号距离函数,并采用通量装配 技术抑制界面附近的非物理振荡。为解决可压缩多介质流动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含铝纤维复合炸药的能量输出和力学强度
廖学燕, 沈兆武, 姚保学, 董树男, 马宏昊, 蒋耀港
2010, 30(4): 424-428.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24-05
摘要:
通过空中爆炸实验,研究了铝纤维对爆炸能量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wAl=0.20的TNT/Al,冲击 波压力峰值为TNT 的1.19倍,TNT 当量为TNT 的1.29倍;wAl=0.20的RDX/Al,冲击波压力峰值为 RDX的1.20倍,爆热为TNT的1.64倍,是RDX的1.31倍。通过抗压实验,研究了铝纤维对炸药力学强度 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纤维能增强TNT炸药的力学强度,破坏应力为6.8MPa,应变为0.043。铝纤维对炸药 能量和力学强度的双重增强特性,可以为现代高性能炸药设计提供参考。
金属材料SHPB实验数据处理的三波校核法
尚兵, 胡时胜, 姜锡权
2010, 30(4): 429-432.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29-04
摘要:
通过自编程序调整入射波、透射波和反射波的相对位置。当移动波相对位置时,程序界面显示2 幅图:一幅显示入射波、透射波、反射波以及透射波与反射波之差;另一幅显示试样的3条应力应变。这3条 曲线分别由第1幅图中的入射波与透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以及三波法求得。根据SHPB实验的基本假定, 这3条应力应变曲线的塑性段应该一致,同时透射波与入射波之差应等于反射波,把这2个等价的特点作为 正确处理SHPB实验数据标准的方法称为三波校核法。
淬硬45钢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
李国和, 王敏杰
2010, 30(4): 433-438.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33-06
摘要:
在20℃~800℃的温度范围和10-3~104s-1的应变率范围内,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 普金森压杆,对淬硬45钢(45HRC)分别进行准静态实验和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结 果表明:淬硬45钢的流动应力对应变率敏感性一般,但表现出较强的温度敏感性,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用以高斯函数表示温度效应的改进Johnson-Cook本构方程拟合了淬硬45钢在 高应变率和高温条件下的本构关系,拟合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PTFE/Al含能复合物的本构关系
徐松林, 阳世清, 张炜, 卢芳云
2010, 30(4): 439-444.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39-06
摘要:
室温下,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获得了PTFE/Al含能复合物在应变率10-3 ~103s-1范围内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不同应变率下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建立了材料基于Johnson- Cook塑性模型的压缩本构方程,考虑了材料的应变硬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利用该方程进行的PTFE/Al弹 丸侵彻钢靶板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验证了该方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PTFE/Al材料的实 际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205双相不锈钢/16MnR 爆炸复合板界面的微观组织
喻兰英, 罗宏, 曾宪光
2010, 30(4): 445-448. doi: 10.11883/1001-1455(2010)04-0445-04
摘要:
为了研究2205双相不锈钢/16MnR 爆炸复合板界面的微观结构,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复合界面的形貌;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爆炸复合界面的显微硬度;分析了热处理对显微硬度的 影响。研究表明:基材和复材的显微硬度随着退火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205双相不锈 钢在850℃加热保温8h后炉冷到400℃出炉空冷会析出相。